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
要练出太极拳的掤劲(即太极拳的母劲,太极拳内在弹性支撑力),需通过系统训练身体结构、劲力传导和整体协调。以下是分步骤说明:
一、放松为根基:松开僵力,培养弹性 纵向松开(开天辟地) 从虚领顶劲(百会上领)和松腰落胯(尾闾中正)入手,形成上下对拉拔长的劲,如头顶悬绳、脚底扎根,使身体形成“弹簧”结构。 每天练习3-10分钟,体会脊柱节节松开、拉长的感觉,避免肌肉紧绷。 横向松开(圆裆开胯) 合膝、开胯、圆裆,形成横向拉伸,产生横向的掤劲支撑。例如,练习“左掤”“右掤”时,命门后撑与两臂撑圆对拉,形成球形掤劲。
二、螺旋缠丝:通过螺旋运动生成掤劲 手部缠丝 从划圈开始,先做大圈(无凹凸、无间断),逐步化小圈,体会手部的顺逆缠丝。例如,陈氏太极拳通过手部螺旋运动产生缠丝劲,进而转化为掤劲。 全身螺旋 螺旋运动需贯穿全身,如腰胯旋转带动四肢,形成“立体螺旋”。例如,腰向右转时,手臂配合逆缠,命门后撑与肩胛前送协同发力。
三、身体结构:建立掤劲的支撑框架 开天辟地与左右分开 上下对拉(虚领顶劲与沉肩坠肘)、左右分力(如右动左静、左开右合),形成全身的对称支撑力,避免单侧发力。 一身备五弓 两臂如弓、两腿如弓、脊柱如弓,通过“节节贯穿”使全身劲力整体蓄发。例如,命门后撑与手臂前掤形成弹性对抗。
四、腰胯为主宰:劲力传导的核心 腰胯旋转驱动 腰为主宰,胯为枢纽。例如,转身时腰胯分动静(胯动腰不动或腰动胯不动),通过旋转产生惯性掤劲。 裆劲拧扣 发劲瞬间拧扣裆部,配合小腹内收、命门后撑,形成“急刹车”般的松弹力。
五、呼吸与意念:内外合一的辅助 逆腹式呼吸 吸气时气沉丹田,呼气时力达四梢(手指、足趾、牙尖、舌尖)。例如,发劲时以鼻擤气(短促)、以口呼“哈”声,增强内气爆发力。 意念引导 用意不用力,意念集中在命门、肩井、手指等关键点,引导劲力膨胀。例如,练习“掤式”时,意念推动手臂如撑巨石。
六、拳架与单式:从套路到实战 拳架练习 通过反复演练套路(如陈氏老架一路),体会每个动作的劲路变化。例如,“掩手肱捶”需结合腰胯旋转与重心转换,形成切线发劲。
单式拆解:重点练习掤式、云手等动作,单独强化掤劲的稳定性和爆发力。例如,双手环抱球状,命门后撑,感受全身膨胀力。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避免僵力:掤劲是松中蓄劲,局部肌肉紧绷会破坏弹性。
循序渐进:掤劲需长期积累,初期可能感觉无力,需通过螺旋缠丝和桩功(如混元桩)逐步培养。 整体协调:掤劲非单一动作,需配合听劲、化劲,实现“四两拨千斤”。
掤劲的修炼是“松、缠、整、意”的综合体现,需通过放松打基础、螺旋运动生劲、腰胯主导传导、呼吸意念配合,最终实现“周身一家”的弹性支撑。建议每天结合拳架、单式和桩功练习,长期坚持方能见效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